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。近年来,隆阳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双重影响,全力推动畜牧设施养殖向高效集约型加速转型,迈出现代畜牧业进步的铿锵步伐。
位于辛街乡大官市村委会的保山市恒牧养殖有限公司,是一家专业化蛋鸡养殖民营企业。公司拥有1个存栏60万羽的标准化规模蛋鸡养殖场,其中产蛋鸡50万羽、后备蛋鸡10万羽。
走进保山市恒牧养殖有限公司,自动温控、自动喂料、自动拣蛋、自动清粪、鸡粪异位发酵等现代化养殖设施设备一应俱全。凭借出色的养殖水平和管理模式,该养殖场于2020年荣获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称号,其产品获民族农业部《无公害农产品证书》,同时,还获得了省农业农村厅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》。
保山市恒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恒富介绍,目前,养殖场日均生产鲜鸡蛋20多吨,年销售鸡蛋8000多吨,为周边村提供了30人的就业岗位,人均工资在3500元以上。
目前,养殖场的鸡蛋70%在市内销售,剩余30%销往省内的德宏、昆明及省外的西藏、广西等地。顺带提一嘴,养殖场的鸡粪也经过规范收集处理后,实现了资源化利用。
“目前,我们养殖场年产鸡粪1.6万吨,定期提供给芸岭鲜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,年均增收200万元,解决了养殖面源污染难题,还为企业增加了收入,促进了当地有机蔬菜产业进步,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。”石恒富表示。
在丙麻乡,乡党委、政府聚焦肉禽养殖产业,通过“招商引资+争取上级资金”双轮驱动,推动传统肉禽养殖产业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现代化转型。目前,已建成现代化肉鸡养殖场1个,并引进保山沐丰养殖有限公司,通过“公司+农户”订单养殖模式,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参与养殖,户均年增收15万元,实现了群众“顾田、顾家、创业增收”的多赢局面。
保山沐丰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超说,公司负责提供鸡苗、饲料、药物、疾病防治等技术服务以及活鸡产品的保价回收。这种模式不但解决了农户饲养中的技术难题,也解决了资金难题,还为养殖户减少了市场风险。
丙麻村村民李朝满过去以跑运输为生。2023年6月,他与保山沐丰养殖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,投资80多万元,开始了肉鸡养殖。
李朝满说,他与公司合作的是最先进的“环控阳棚”养鸡模式,一年养殖三批鸡,每年出栏43000羽,每只鸡纯利润4元。2024年,全年净收入20万元,收益还不错。
培育一个产业,带动一方百姓。隆阳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渔业股负责人夏瑞表示,下一步,全区将努力构建高质高效畜禽设施养殖体系,打造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、调控有效的设施畜牧业进步新格局,不断提升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保障能力。
云南网记者李建国通讯员杨建金赵春良
来源:云南网